4.

1949年10月7日

掃清廢墟,重建家園;面向未來展雄翅。

為了你的崇高事業,統一的祖國德意志。

不讓舊日災難重臨,為此我們團結緊。

我們要讓大家看見,空前燦爛的陽光,照亮祖國的天,照亮祖國的天。[1]

 

汽車靜靜的駛過大片的金黃色麥穗,在夕陽的輝映下,閃耀刺眼得令托里斯.羅利納提斯忍不住瞇起了眼。

出發前,伊凡派人給了他電報,指示基爾伯特最有可能的重生之處:加里寧格勒,這是蘇聯在1946年獲得的新土地,[2]也是歷史上普魯士人最早的定居點,距離維爾紐斯車程大約快五小時。假如蘇聯上司沒有派其他任務給伊凡,或許伊凡會直接殺到加里寧格勒而不是拜託他特別跑這一趟。

雖然有直達加里寧格勒的火車,[3]托里斯依舊選擇從自家首都維爾紐斯開車前往。畢竟不知道基爾伯特人在加里寧格勒何處,也不清楚現今東德的情況能否使基爾伯特重生。抱持著不安的心情,托里斯焦慮的抽著煙,那是蘇聯最有名的香煙品牌白海運河(Беломорканал)[4],儘管托里斯再如何不想使用蘇聯製的商品,卻也只能在維爾紐斯的商店裡買到蘇聯的香煙。

手中的香煙又燒完一根,托里斯將車停靠在麥田邊,接著從煙盒裡又再取出一根煙叼進嘴後,拿出火柴盒正準備點燃煙頭時,他無意間看到麥田中間有個銀髮的年輕男人,赤身裸體卻腳步輕盈的向他走過來。他們認識的時間太久了,久到就算對方化成灰也認得彼此。

他驚訝到沒發現嘴邊的香煙直接掉落地。

「為什麼沒穿衣服?」這是他見到基爾伯特的第一句話。

「凡信他的人,必不至於羞愧。」[5]基爾伯特坦蕩蕩的在托里斯面前展開雙手,絲毫不在意自己全身上下被托里斯看光光,以至於他很輕易地發現重生後的基爾伯特,身體上毫無從前戰爭所留下的傷痕,僅有左胸殘存清楚的槍傷。「早安,現在是哪一年?」

「1949年,你的新名字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。」[6]他從後車廂翻出一套預備好的衣褲遞給基爾伯特,「如果你希望我這麼稱呼你的話。」

「你還是叫我基爾伯特就好。」基爾伯特接過衣褲,就地穿起來。「所以?伊凡他沒來?」

「老大哥很忙。」此時托里斯才注意到基爾伯特講著流利的俄語而不是德語,他有些彆扭地立刻轉用俄語回應:「他讓我接你回莫斯科。」

他敢發誓他清楚聽見基爾伯特用鼻息嗤笑了一聲。

「言歸正題,恭喜你重生,加入了蘇維埃大家庭……」他話還未說完,就見基爾伯特毫不掩飾嘲笑道:「這真是值得慶賀!成為在蘇聯底下苟延殘喘的寄生蟲!」

「噓!」托里斯緊張的上前摀住基爾伯特的嘴,「基爾伯特,你已經因為戰爭罪行死過一次了!注意你的言行,我不想再看見你死亡。」基爾伯特眨了眨那雙閃閃發亮的深紅色眼眸,彷彿天真不知世事般的孩子,托里斯心中一顫,趕忙放開基爾伯特。

「不要懼怕,因為我與你同在;不要四處張望,因為我是你的神,我必堅固你,我必幫助你;我必用公義的右手扶持你。」[7]基爾伯特緩緩開口說道,「我會幫你的,托里斯。告訴我,我們該如何獲得自由?」

他不知道。

一路上托里斯迷茫的操縱著方向盤,努力思考著所有反抗伊凡和他上司的方法。副駕駛座上的基爾伯特早就呼呼大睡,甚至途中他發起了燒,虛弱得彷彿隨時就會消失一樣,讓托里斯慌亂得什麼也不敢想了,瘋狂催起油門飆往市區好讓基爾伯特就醫,隨即便寄送電報給莫斯科告知基爾伯特送醫的事。

不到幾小時,伊凡便搭乘著軍用直升機出現在醫院屋頂上。「托里斯,他在哪裡?」伊凡暴躁的推開身旁企圖阻饒他的長官們,語氣兇惡的說道:「如果他有什麼狀況,你們最好先想想你們的墓誌銘!」生氣時的伊凡就像森林中暴走的熊,托里斯閉上眼深呼吸一口,調整好心情後趕忙將伊凡引導到基爾伯特的病房內。當托里斯貼心的闔上病房門留給兩人獨處時光,他確實目睹到伊凡流下淚水,泣不成聲的擁抱躺在病床上的基爾伯特。

明明是伊凡開的槍。

托里斯走到醫院戶外走廊,點燃一根煙深深的吸了一口。

當年基爾伯特的死刑,托里斯雖然沒到場,卻也輾轉聽說伊凡在基爾伯特左胸、額頭和頸處各開了三槍。然而槍決過後,最大力推動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,即基爾伯特的重生也是伊凡。他不確定這兩人的關係實際上到底如何?但就目前局勢,立陶宛要脫離蘇聯還需要一段時間,尤其大戰才結束不過四年,很多基礎建設、民生物資、社會運作仍需要靠蘇聯支援。

最壞的情況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吧?托里斯想著,基爾伯特和伊凡兩人手牽手控制他們,這不是重演十八世紀的戲碼嗎?這兩人都是復古懷舊的性格,確實有可能朝此未來前進。

事實正如托里斯所料,返回莫斯科後的基爾伯特在伊凡細心照料幾個月後,身著嶄新的黑色軍裝正式加入他們工作的崗位。「這是基爾伯特,他擁有優秀且豐富的機械知識,也是傳統軍事大國,相信有他的加入一定能讓『我們』變得更強大、更厲害!」

在場所有人用力鼓掌歡迎。

「讓『我們』一起使蘇聯更加偉大!」基爾伯特說這句話時,深情地望著伊凡的眼。瞬間,托里斯再次覺得迷茫,那個在麥田邊說要協助他獨立的男人去哪裡了?就連他最親愛的菲利克斯也受制於他的上司,為了戰後重建家園而發誓效忠伊凡。

 

現在,他的身邊沒有一個戰友。

 

「托里斯,你真傻。」習慣對周遭觀察入微的愛德華.馮.霍克見他如此憂鬱,主動開口說道:「你難道不清楚基爾伯特跟伊凡什麼關係?」

一旁同整理資料的萊維斯.加蘭特聽見愛德華的話,瞪大眼驚呼道:「說到這個!」他突然站起身湊近愛德華和托里斯面前,以氣音說道:「我好幾次看到他們兩個在樓梯間接吻,是舌吻呢!」

愛德華推了推眼鏡,「萊維斯,如果你再細心一點,你會發現伊凡在『家』的每一晚都會去基爾伯特的房間過夜,隔天基爾伯特走路時,他的腿抖得跟鵪鶉一樣……」

「誰跟鵪鶉一樣?」

突如其來的插話讓三人著實驚嚇,托里斯轉頭就見基爾伯特抱著一疊文書資料站在門口,表情冷冷的看著他們。托里斯回頭看向愛德華跟萊維斯,卻見這兩人已躲在他身後,似乎不敢直接面對基爾伯特。

「嗨,基爾伯特,這是追加的資料嗎?」

「嗯,這份是從列寧格勒[8]送達的資料,這份是從基輔來的。」無視於愛德華跟萊維斯的反應,基爾伯特將資料堆放在托里斯面前的桌子上。「看你們工作太少了,竟然有時間聊天。幸好本大爺有先見之明,特別將這些東西送過來,今天晚餐前能處理好吧?」

這不是疑問句。托里斯內心吐嘈著,這擺明不讓他們三人吃晚餐了。

「基爾伯特,可以和你商量一下……」托里斯話還未說完,就見基爾伯特拿起桌上的鋼筆,快速在紙上畫下幾個點和線條。「這些是特別需要看的頁數,再請你們仔細檢查。」他嘴上說的和手裡做的事完全不同,萊維斯張嘴正想反駁,愛德華眼明手快將他的嘴摀住,並使眼神給托里斯,托里斯隨即明白基爾伯特在紙上以摩斯密碼寫著:「竊聽器,小心」

他趕緊敷衍回應:「是、是,我們會仔細查看……您辛苦了。」基爾伯特露出淡淡的笑,他向他們揮揮手後轉身離開房間。

隨後他們三人在房間各處找到五顆竊聽器,彼此交換眼色後,默默的繼續手邊的工作。但此事在托里斯心裡種下一個小小的希望,如果基爾伯特和他不是同一個目標,怎麼會好意提醒他們竊聽器的事?於是他在繳回工作資料時,模仿基爾伯特邊說著無關緊要的話,邊在紙上以摩斯密碼寫下:「自由」

這次他清楚看到基爾伯特眼中閃著璀璨的光芒,「即使『我們』很弱小,但只要團結就能產出更大的力量。」他站起身,貼在托里斯耳邊輕聲說道:「替我轉告菲利克斯,不要放棄任何的可能性。」

托里斯清楚記得這天是1953年6月16日。他在下午時的廣播中聽見東德工人高喊「我們要自由選舉」。[9]他興奮的衝下樓,想要找基爾伯特分享這個新聞時,卻聽見大門處一陣騷動。他擠開人群向前查看,卻見基爾伯特抱著中槍的腿倒在大門前,而開槍的人正是伊凡。

「怎麼回事?」

「基爾伯特想離開這個『家』,伊凡便開槍打傷他的腿了。」

腿部中槍的基爾伯特似乎不願放棄,忍著傷的疼痛繼續往外爬行。這個舉動似乎惹惱伊凡,他怒吼一聲後撲上去,撕裂基爾伯特的褲子,將他的雙腿高高的分開——人群中傳來女性和小孩的尖叫和哭泣聲,這是她們自大戰以來後目睹過好多次的恐怖畫面,托里斯連忙和其他人安撫現場的女性和小孩,讓她們迴避正在發生的凌虐場景。

隔天中午廣播新聞傳來蘇聯軍車和坦克鎮壓了東德的示威群眾,並關閉了與西柏林的邊界,宣布戒嚴。托里斯感覺一股說不出的鬱悶,他用力的關上廣播,煩躁的在廚房裡來回渡步。他不知道基爾伯特現在狀況如何了,昨天被伊凡公開施暴後,基爾伯特是否會顧及顏面而選擇與他不同陣線上?

「嗨,托里斯,陪我喝酒吧。」

突然間,基爾伯特現身在廚房門口,他一頭亂髮,穿著睡衣,一隻褲腳高高捲起纏著厚厚的繃帶。他看起來狼狽極了,但卻目光如炬,托里斯彷彿看見從前的歐洲戰神。基爾伯特啞著嗓子說道:「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,就必忍耐等候。」[10]

「是的,非常樂意。」

托里斯感到自己的眼眶熱熱的,最後無法克制地在基爾伯特面前靜靜的落淚。

 

[1]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國歌《從廢墟中崛起》(Auferstanden aus Ruinen)第一段歌詞。

[2] 1945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,根據7月23日蘇美英簽訂的波茨坦協定第五條「將柯尼斯堡及其周圍區域劃歸給蘇聯,美英兩國對此予以支持」

[3] 1929年加里寧格勒火車站完工並運行,二戰期間雖被破壞,但於1949年恢復通行,火車行經波蘭、俄羅斯及波羅的海各國。

[4] 為了紀念1933年8月2日通行的白海-波羅的海運河 (Беломорского-Балтииский канал)而生產的香煙品牌「白海運河」(又可稱「白波運河」,Беломорканал)。

[5] 羅馬書 10:11。「羞愧」就是犯罪的結果。當一個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,「羞愧」的表現是必然的。

[6]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(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,縮寫作DDR),簡稱民主德國(民德)或東德(Ostdeutschland),1949至1990年存在的中歐社會主義國家。

[7] 以賽亞書41章10與13節。

[8] 即聖彼得堡,為紀念列寧而更名,1991年蘇聯解體後,經過公投決議恢復聖彼得堡原名。

[9] 東德六一七事件

[10] 羅馬書 8:25。

arrow
arrow

    史塔夫列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